上市股票

亚洲股票:在波动的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

2022年5月 – 4 分钟 阅读

亚洲(中国除外)股票投资总监林素亥及中港股票投资总监方伟昌将在本文中探讨主导亚洲股票的重要主题,包括供应链中断与通胀上升。

 

国内股票已经跌至自2020年以来的较低水平。是什么因素导致目前的低位呢?对于何时会见底又有什么看法?

目前有多项因素推动着国内股票市场的表现。首先,从加强对课外补习和网络游戏的管理,加大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垄断行为的检查,到房地产行业的去杠杆化,整体股票市场经历了谨慎的风格转换。其次,今年国内多地疫情再度蔓延,进一步影响了国内的消费和制造活动。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持续,加剧了本已脆弱的全球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为疫情后的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


国内股市在过去12个月受到众多风险因素的影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市场已经消化了大部分下行风险和悲观情绪。事实上,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是目前估值比较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中长期结构性增长并没有改变。我们认为疫情可能会在几个月内缓和,加上预计政府可能出台进一步的支持政策,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上升。宏观环境和消费压力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盈利向下调整,但一旦市场认同这一形势即将结束,投资情绪也可能会有所反弹。

房地产股票从3月份的低位较大幅度回升,那么国内房地产业的低谷是否已经过去?

过去近两个月来,已有几十个城市推出了房地产行业的宽松措施,以便支持当地需求,例如减少购房限制和降低首付比例等。此外,相关部门也要求银行继续向开发商提供贷款,并寻求通过债务重组和其他资金支持来帮助陷入困境的开发商。

不过,这个行业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困境。房地产行业目前的宽松政策仍然集中在需求相对较疲弱的非一线城市。要实现基本复苏,还需要观望主要城市的有关政策。疫情的蔓延也为部分主要城市的销售和新项目带来影响,私营开发商短期内的偿债时间表仍然比较吃力。最终该行业能否全面复苏,还要看疫情发展、一线城市的行业环境,以及部分面临较大困境的大型开发商在债务重组方面的进展。

全球各地与半导体行业有关联的企业似乎都面临着较大压力,特别是东亚的一些主要企业。目前对半导体行业有什么看法呢?

疫情加剧了供应链瓶颈和物流中断的情况,导致电子和半导体企业遭受重创。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在短期内使半导体行业承压。然而,相对于对经济更为敏感的行业,半导体供应链的情况实际上可能要略好一些。例如,该行业并没有紧急订单,也没有大单被取消。在经历2020年和2021年的疫情后,亚洲的半导体企业经已经掌握了如何更有效地调整库存来应对供应冲击。

亚洲半导体技术的领导企业很可能会安然度过这个周期,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些挑战会一如既往地让这些企业变得更加强大。事实上,目前有很多长期需求驱动因素在为这个行业提供支持,例如对更多更快的数据消费、个人智能手机与智能家居,以及智能汽车的数码连接的大量需求等。

展望未来,亚洲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未来还会存在多个风险因素。首先,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有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美元升值也可能会使亚洲股票的表现承压。欧盟的能源危机、美国的政策收紧,也可能会导致台湾和韩国等出口型经济体系的外部需求变弱。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还存在,并且仍然值得高度关注。虽然现阶段还无法量化冲突的长远影响,但在情况有所好转前可能会出现一轮恶化,导致未来市场出现进一步波动。

目前市场上有哪些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近期,东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和国内疫情备受市场关注。与此同时,供应链中断推动了能源和其他商品价格大幅上升,使通胀形势雪上加霜,特别是本已承受较大压力的发达市场。部分亚洲经济体系(特别是东盟地区)抵御通胀压力的能力可能更强。例如,印尼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区商品出口国能够通过补贴来缓解通胀压力。此外,多个东盟经济体系继续重启经济,因此不会存在劳动力紧张的状况。  

虽然需要密切留意通胀趋势对需求带来的影响,但在结构性增长潜力和人口结构利好的支持下,预计亚洲股票的中长线前景仍将具有吸引力。具体而言,我们看好业务涉及长线增长主题的亚洲企业,例如科技的普及(数码化和万物互联)、生活方式与社会价值观变迁(可持续发展、千禧一代/Z世代消费趋势、健康生活),以及去全球化(供应链多元化/分流和企业回流)。

方伟昌 ,特许金融分析师

中港股票投资总监

林素亥,特许金融分析师

亚洲(中国除外)股票投资总监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材料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霸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亦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

本文所载的市场观点、投资策略或业务流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调整,公司在对其进行更新时不会另行通知,本文所载内容也不构成公司对市场观点、投资策略或业务架构的承诺。

若本文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

本文版权归霸菱所有,未获得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文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或转载本材料所载内容,务必联络霸菱并获得许可,并需注明出处为霸菱,且不得对本文中的任何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霸菱对本文保留一切法律权利。